找到相关内容1148篇,用时30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学

    而缘起,是从空出假的智慧。  3.一切种智:是佛的智慧,能了知事物的总相、别相、化道、断惑一切种法,双照,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一心三观圆融具足的智慧。 ...真空;智是能知俗谛,通达妙有。但空有不二,真俗圆融,二者还是统一的。  在佛法中,对智慧的分类很多。从修习次第来说,有闻、思、修三种加行慧;有我法空的两种无漏慧。从证得出世圣智的深浅来说,可概括为三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2054144.html
  • “杂阿含经”研习:佛为迦旃延说正见

    ,无一常住。在迷凡夫,依此观察,能体会到真实相。  、佛为迦旗延说正见  “杂阿含经”第二六二经载:阿难语阐陀言:  “我(阿难)亲从佛闻,教摩诃迦旃延言:世人颠倒,依于,若有、若无。世人取诸...则不生世间有见,迦旃延!如来离于,说于中道;所谓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谓缘无明有行,乃至生老病死,忧悲恼苦集。所谓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,谓无明灭则行灭,乃至生老病死,忧悲恼苦灭。迦旃延闻佛所说...

    罗无虚讲 蔡惠明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2963779.html
  • 细常断

    细常断   越尘居士  博为:   回答麻叔,请麻叔不容人情,直指错谬,给大家都受益。本清净是指真如不变,不变随缘;真如在理上讲是中道不二,无自性的理体。在事上讲是本觉。本觉本身也是无自性的,不落的,其体是空,其性是明,其用是显现。觉明为咎,而有无明,明与无无明不二,有无明而有阿赖耶识,也可说阿赖耶识依本觉而有,故说阿赖耶识其体为本觉,亦称如来藏。   麻子:   挺好的。嘿嘿.........

    越尘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174749.html
  • 做个喜悦的人----若耶溪

    无悔地活在当下 九、做个喜悦的人——四念处修行的初步目标 十、中道的人生观——缘起法则之体现 十一、不要轻易地作价值评判——法念处修行的诀要 十二、今日修行之——神秘主义与玄学 十三、形式...反省思考之余,仍不免困惑,恰好在北京的一家书店又看到此书,当即买下。 再读此书,才觉弥足珍贵。 找到了一个电子版本,和大家共享,不过还是买一本书看,更过瘾。 目录: 一、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、四念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075139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般若?

    。(非寂非照者,寂谓寂静,照谓照明,寂照皆言非者,用遮,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。一切种智者,谓知一切诸佛之道,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。) 、观照般若,谓观照之德,非照而照,了法无相,名为观照,即一切智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2877676.html
  • 印顺大师著:中观今论(1)

    青目释”也说:“空亦复空,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”。缘起无自性而即空,如标月指,豁破有无的戏论分别而寂灭,所以空即是“中道”。中道依空而开显...rdquo;为道的特质。如‘转法轮经’(巴利文本)说:“在此诸欲中耽于欲乐者,乃下劣凡夫,为非圣无意义之事。虽然,以自身所求之苦为苦,亦为非圣无意义之事也。离此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844155.html
  • 中道的人生观——缘起法则之体现

      和中道相对的,在佛法中称为“”。就是两个相对立的“极端”的意思。整个修行的过程,佛皆要修行人“远离”,取“中道”而行。这就是中道修行的简述。  但什么是“”呢?怎样是极端,怎样又...落入对事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“”之中。而越是有智慧的人就会对真相看得越深,越全面,讲的话及作的决定就会在程度上拿捏得更为适当。故真正懂缘起中道的人,会觉得佛法是一种生活的艺术,做任何事都会觉得有空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4365182.html
  • 一只雪蛙--以血肉施 八万蚂蚁

    对他们讲:「我们修道要想得成就,就不能堕入:一是不能过於耽著世间的享受;是不能使五蕴过於受苦,无衣无食,因为毕竟是欲界众生,堕入任何一边都不易成就。远离,当依现前菩提的中观道。」五比丘听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9335917028.html
  • 行思禅师悟道因缘

    空性,泯灭了有无、凡圣、真俗、生死涅槃、烦恼菩提等分别,才能契入实相,获得大解脱。显然,行思所说“圣谛尚不为,何阶级之有”,指的就是这种远离的中道实相。   因此,六祖对行思禅师很器重,知道他已契入佛心,堪当一方化主。当时,六祖座下众徒很多,龙象之才亦不少见,而行思禅师却独居徒众之首位,其修证境界,就好比当年祖不言,少林便谓他“他髓”一样,足见他已得六祖之髓。   果不其然,六宜不久...

    佚名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0402934227.html
  • 龙树菩萨的六部论

    成立缘起性空甚深了义的,即现在所要说的六部理论。  这六部论又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以宣说远离有无之缘起真实义为主的,有四部论;一类是以宣说要用不堕有无之中道方能解脱生死为主的,有二部论。现在仅就六...立为有的道理上和一切破立作用方面,这一极关切要的理论还没有充分发挥。"七十空性论"即阐明了这些道理,以补"中观论"之不足。所以这部论是“中观论" 的余论。  另两部论是:"要以不堕有无之中道,方能...

    敬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4938992.html